一、醫院必須把醫療質量管理工作放在首位,并納入到醫院的各項工作中,促進醫療質量管理不斷完善、持續改進。
二、醫院建立健全醫院質量管理體系,即建立院、科兩級醫療質量管理組織(架構),職責明確,配備專(兼)職人員,負責質量管理工作。
(一)醫院設置的質量管理與改進組織(如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委員會、病案管理委員會、藥事管理委員會、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、輸血管理委員會等)要與醫院功能任務相適應,人員組成合理,職責與權限范圍清晰,能定期(每年至少兩次)召開工作會議,為醫院質量管理提供決策依據。
(二)院長作為醫院醫療質量管理第一責任人,應認真履行質量管理與改進的領導與決策職能;其他院領導應切實參與制定、監控質量管理與改進過程。
(三)醫療、護理、醫技、藥劑、院感等職能管理部門行使指導、檢查、考核、評價和監督職能,每月進行一次督導檢查,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,督促整改。
(四)臨床、醫技等科室部門成立科室質量與安全管理小組,科室負責人任組長,為科室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的第一責任人,全面負責本科室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工作。
(五)各級責任人應明確自己的職權和崗位職責,并應具備相應的質量管理與分析技能。
三、院、科兩級質量管理組織要根據上級有關要求和自身醫療工作的實際,建立切實可行的質量管理與持續改進方案。
(一)醫療質量管理與持續改進方案是監督醫療、護理、醫技科室的日常質量管理與質量的全面、系統管理的書面計劃。
(二)質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內容包括:醫院質量管理內容、目標、措施、評價及獎懲等,做好基礎醫療質量、環節質量和終末質量管理,加強重點環節、關鍵環節和薄弱環節質控管理。
四、健全醫院規章制度和人員崗位職責,嚴格落實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核心制度。
五、突出中醫特色優勢,規范中醫診療行為。加強中醫優勢病種診療方案和臨床路徑管理,提高中藥飲片使用率,辨證使用中成藥,規范院內制劑使用,嚴格執行中醫醫療技術和中醫診療設備操作規范和常規。加強中醫病歷質量管理,體現中醫理念和思維,加強運行病歷的實時監控與管理。
六、加強全員質量和安全教育,牢固樹立質量和安全意識,提高全員質量管理與改進的意識和參與能力。加強醫務人員業務知識培訓和醫德醫風教育,強化“三基三嚴”訓練,提高應急能力。加強中醫基礎理論、技術培訓和“西學中”培訓,開展“三經傳承”,要求繼續教育學分人人達標。
七、質量檢查工作應有文字記錄,定期上報質控科,形成《質量簡報》,進行全院通報。通過檢查、分析、評價、反饋等措施,持續改進醫療質量,將質量與安全的考評結果納入科室綜合目標考核,增強質控工作的約束力。
八、建立與完善醫療質量管理責任追究制度。
九、逐步建立不以處罰為目標的,針對醫院質量管理系統持續改進為對象的不良事件上報及處理系統,及時發現的缺陷,糾正錯誤,實現醫療質量與安全的持續改進。
十、建立與完善質量管理監控與評價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