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治手足口病三要素——中醫藥效果良好
時間:2015-06-04 | 閱讀:1991
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小兒傳染病,目前西醫尚沒有疫苗和特效治療藥物。手足口病屬于中醫“溫病”的范疇,被稱為濕熱疫毒,而中醫對溫病治療素有成效。
首先注意預防:可大大減少感染機會。疾病流行期間,勿帶孩子去公共場所;發現疑似病人,應及時進行隔離,并給板藍根顆粒、抗病毒口服液口服;如接觸手足病患者應隔離觀察7~10天;注意搞好個人衛生,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;對被污染的日常用品、食具等應及時消毒處理,患兒糞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84消毒液浸泡,衣物置陽光下暴曬;室內保持通風換氣;保持充足睡眠,適量運動,防止過度疲勞降低機體抵抗力;注意平衡飲食,合理供給營養,也可日常飲食預防,如綠豆、黑豆、赤小豆煮湯。
中藥煎服也是預防的有效方法,預防手足口病的藥方:1.雙花防毒飲:金銀花10g,野菊花10g,蚤休15g,茯苓10g,甘草3g。上藥加水300ml,浸泡30分鐘,以武火(大火)煎煮沸騰,改用文火(小火)煎煮15分鐘,煎成藥液150ml。每日1劑,藥液分2~3次服,連續服用7~10天。3歲以下嬰幼兒可減量服用。2.玉屏風口服液合板藍根沖劑,連續服用7~10天。
其次合理治療:手足口病采用中藥效果顯著,一般用內服藥和口腔涂藥相結合,無并發癥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,預后良好。可采用抗病毒藥物治療,如利巴韋林及中成藥抗病毒口服液等;也可采用清熱解毒類的中成藥,如清熱解毒口服液、雙黃連口服液、蒲地蘭口服液等或二花、菊花、生甘草泡水喝;亦可加強外治,如西瓜霜、冰硼散、珠黃散、錫類散等,任選1種,涂搽口腔患處,1日3次。手足皰疹嚴重者,可用如意金黃散、青黛散,任選1種,麻油調,敷于皰疹患處,1日3次;也可用爐甘石洗劑涂于手足等皰疹患處,康復新液涂搽口腔患處及手足皰疹患處。如發熱超過38.5℃,應及時退熱,同時可以給患兒口服維生素C、維生素B等;出現合并癥者需對癥處理及住院治療。
中醫辨證治療手足口病,對急性期出現低熱或無發熱,流涕咳嗽,咽紅疼痛,或納差惡心,可用“銀翹散”加減;高熱持續,口腔、手足、臀部、四肢皰疹分布稠密,可用“清瘟敗毒飲”加減;對出現高熱不退,頻咳氣急等并發癥,可用“己椒藶黃丸合參附湯”加減。在疾病康復期,對于口干咽痛的孩子可在沙參麥冬湯方劑里,加生地黃、蘆根養陰生津,清熱潤咽。
第三正確護理:在孩子飲食方面,給予清淡、無刺激、富含維生素的流質或軟食,溫度適宜,多飲溫開水。進食前后可用生理鹽水或溫開水漱口,以減輕食物對口腔的刺激;注意保持皮膚清潔,不玩泥土、不坐草坪。對皮膚皰疹切勿撓抓,以防潰破感染;對已有破潰感染者,可用金黃散或青黛散麻油調后涂敷患處,以收斂燥濕,助其痊愈。密切觀察病情變化,及早發現并發癥。